
七月十五號是解嚴二十週年,和朋友與哥哥剛好到彰化溪州找吳晟老師。一直很想見吳老師,這位讓我景仰的詩人;這次見到他,與心中的樣子相差不遠,就是個慈祥又有風骨的文人,他不是那種常上談話性節目的作家,也不說深奧的文字,他就是一個親近土地的人──而因為親近土地,他領悟了許多事,並把這些是化為文字。
老師帶我們探訪了他一手種植的樹林〈大兒子有時也會幫忙〉。我想到《種樹的男人》這本書:一個人一輩子默默地種著樹,讓樹木守護著大地,即使人們不了解,但他仍堅持著他所相信的世界應運行的樣子。《種樹的男人》是個虛構的故事,法國作家讓‧紀沃諾當初應讀者文摘之邀發表了這篇短篇小說,裡面那個頗富理想性的主角讓大家以為真有這號人物,所以當作者公佈這是個虛構故事時引起喧然大波,好像給世人重敲了一擊──如此理想的人物是不可能出現在世界上的。
但這樣一個人物,卻真實地走在我們眼前,這就是吳晟老師的模樣。
吳晟老師是寫實派的作家,我也一直對寫實的東西不曾感到厭倦,因為它誠懇地反應世界的樣貌,它不迂迴、不做作,且紀錄歷史;而歷史是不容抹滅的。
吳老師這次教了我們一句話,「一隻烏毛雞,停在黃牛背上。」這裡面有五種台灣原生植物,而吳老師的樹林就種了四種,而老師給我們看了三種,之後就因為下起大雨匆忙地離開樹林了。
烏,是烏心石。砧版就是常用烏心石做的。〈上圖〉
毛,是毛柿,也稱台灣黑檀。這些毛柿五歲囉。〈上圖〉
雞,為櫸木。
黃,為黃連木。〈上圖〉
牛,是牛樟。
台灣肖楠,也是台灣特有原生植物。〈上圖〉
這次的探訪,吳老師不斷地告誡後輩們要勤於創作,不能以忙碌為藉口,老師說他在最忙碌的時候寫了《負荷》這首詩,所以不會有「沒時間創作」的理由。這些話對我來說,出現的正是時候。
小心踩爆蝸牛。
彰化市長大的我,真的是沒見過福壽螺啊。
回味一下國中課文吧:
吳晟 負荷
下班之後,便是黃昏了
偶爾也望一望絢麗的晚霞
卻也不再逗留
因為你們仰向爸爸的小臉
透露更多的期待
加班之後,便是深夜了
偶爾也望一望燦爛的星空
卻也不再沉迷
因為你們熟睡的小臉
比星空更迷人
阿爸每日每日的上下班
有如你們手中使勁拋出的陀螺
繞著你們轉呀轉
將年輕激越的豪情
逐一轉為綿長而細密的柔情
就像阿公和阿媽
為阿爸織就了一生
綿長而柔密的呵護
孩子呀,阿爸也沒有任何怨言
只因這是生命中
最沉重
也是最甜蜜的負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