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介紹:
1982年6月,以色列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,《與巴席爾跳華爾滋》描繪此役老兵的夢靨,本片則描繪當下的恐懼。一輛以色列坦克被指派進入敵方廢墟偵查,四位二十歲出頭沒打過仗的菜鳥,只期望能安全退伍。在死亡恐怖的氛圍之中,面對手無寸鐵的敵方難民,生死就握在他們手中,更必須在直覺與人道間做出抉擇。看似簡單的任務,即將瀕臨全面失控……。
觀後感:
《黎巴嫩》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戰爭片,與一般敘事電影不一樣,即使電影風格仍是寫實電影,卻從一開始,觀眾就與四個軍人鎖在小小的坦克車裡,與士兵們一同用透過坦克車的砲管,看身處戰爭的世界。不同於以往戰場上的腥風血雨,壯麗的劇情、浩大的戰場完全不存在,除了幾個場景:廢氣的大樓與向日葵花田,大多時間都是拍攝坦克車內的狀況。
在坦克車內,像是上演一齣單一空間的舞台劇,而這樣的方式,讓觀眾從一開始,就不得不與片中士兵,一同感受坦克車內狹小悶熱的空間,更感受到密閉空間高壓的壓迫感,讓我有了「誤上賊車」的感受,然而這樣的感受,想必更能貼近片中士兵的感受吧!
本片是導演山謬‧毛茲(Samuel MAOZ)第一部劇情長片,也是透過他年輕時的戰爭經歷而拍攝出的影片,我覺得因為是導演本身經歷過戰場的關係,他所著重與強調的部份,除了戰爭的可悲,還有著戰爭的荒謬(片中經典台詞:「依據國際法,我們不能使用含磷的武器,所以之後我們是使用含磷的武器,都稱為火焰彈。」),以及人們用盡方法求生的反應,而那些反應與狀況,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難以想像的。(以下有雷)從片中一開始,觀眾就跟著士兵,透過砲管看著戰場的狀況:垂死的動物、赤裸的女人、誤傷的雞農...每次一窺坦克車外的世界,都是士兵們用威力強大的砲管對準別人而得知的畫面,讓人處在一邊害怕誤殺生命,又一邊想知道外面世界的矛盾感中。而片中坦克車內的菜鳥槍手(負責發射砲彈),在此次任務之前從來沒有對人發射過砲彈,也因此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,明明知道迎面而來的只是個路人,卻還是必須依照指令發射砲彈,看著因自己心軟而喪命的同袍,讓人非常容易同情起在大戰之下的人們:每個人都只是國家機器嚇的小螺絲啊。
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仍是人們關在小空間內的求生意志。
一直以來,人類的意志一直式我很感興趣的議題,在我們面臨無路可出的狀況時,我們該怎麼免於陷入瘋狂?
在我小時候,我曾經試圖把幾隻螞蟻關在小小的瓶子中,幾天之後,瓶子中有隻螞蟻竟然似乎因為瘋狂而「跳」了起來!在觀看本片時,我想到了那隻跳躍的螞蟻。四個士兵,因為戰爭被迫一起關在這個小空間裡,一起用瓶子上廁所、為了睡眠站哨時間爭吵、並在最後因為距離估算錯誤開進了敵營,種種無法控制的因素,讓四個士兵陷入瘋狂邊緣,應該擔任領導位置的隊長,竟然也在此時崩潰。
然而,在毫無退路的狀況下,除了前進,別無他法。最後四面受敵的情況下,觀眾也會跟著在內心大喊,加油!衝啊!即使士兵們是受傷,甚至閉眼狂衝的狀態,「我們」:士兵、觀眾,也停不下來了。這就是最終的求生吧!
看完影片,觀眾並沒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,令人窒息的餘韻在電影院中寮繞。不同於期他戰爭片,導演並沒有想要「平反」或「揭開真相」的意圖,但戰爭所引發的無路可出感深植人心,即使我們不是片中的士兵,對於人們仍然不斷發動戰爭的世界,似乎沒有出口讓我們逃離。
留言列表